大一开学后的宣讲让我第一次接触到了ACCA,经过简单了解后便报了名。因为种种原因,虽然在15年十一月就开始上课,但直到16年的四月我才第一次参加考试。
在一遍BPP都没有刷过的情况下,考试前我只用不到两周的时间过了一遍网课,心里非常没底,但十分幸运地通过了考试,一个月后参加了第二门考试。
讲实话,这两门轻而易举地通过多少让我有些浮躁,加之我是在暑假参加的F3考试,备考阶段注意力不够集中,因而只考了44分。
这一次的Fail让我逐渐端正了学习ACCA的态度,不再只是考前抱佛脚,每一门课从初学阶段到最后的考前温习我都认真对待,此后的几门考试没有再fail,并且成绩也比这之前有所提高。
接下来就来谈一谈我从初学到考前温习的几个步骤和一些经验。
01
首先是第一遍学习阶段。
因为某些原因,我的F5和F6是没有听面授,直接通过网课学习的。对我而言,听网课比面授课效率相对更高,因为面授课一上就是一整天,我是很难做到一整天都全神贯注的,并且有些老师语速非常快,所以听面授课很容易遗落零碎知识点。
而网课不同,我一般会先把每一章的网课的总分钟数都列出来,然后根据自己接下来大约半个月的实际情况来安排每天听几章网课。我个人每天是会给自己安排三个小时左右的网课,用1.6倍速听(网课老师语速比较慢),随时暂停记笔记。
听网课时除了网课课本,我还会准备一本纯白的A4纸,用于记录重要的或难理解的知识点和所有例题的答案。老师在讲解一个知识点的时候往往会通过一个小例子来引导,这样的例子其实很重要,记录下来非常有助于日后复习;虽然书上的例题最后都会有答案,但我会在白纸上跟着老师一步一步地做下来。
尤其是Section C的大题,一来可以让我在考试做大题的时候不手生,合理安排答案布局,二来自己写下来答案后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笔进行标注,复习时一目了然,非常节省时间。此外,我会准备黑、红、绿三种颜色的笔,黑笔用于正常答案的书写,红笔用于易错或易忘步骤的答案的书写,绿笔用于涉及知识点或可以快速出答案的知识点或窍门的书写。
综上,三个小时的网课即使提高倍速基本上也需要五个小时左右才能完全吸收,一般而言半个月的时间足够听完一门课。
02
其次就是刷题阶段。
刷题这一方面我不太有发言权,除了F4和F7我是完全刷完了整本BPP,其他的只是做了一些真题。因此在不能保证刷题量的前提下,一定要重视刷题的质。
一些科目会有BPP的题目偏怪偏难的情况,这时刷真题就尤为重要。我也会把我手头的题做一个汇总,大概规划一下每天做哪些题,再根据每天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我一般只做Section A&B的选择题,大题很少做,最多是写一写思路再大致看看答案,因为完完整整地做下来一道大题很费时间,并且其实选择跟大题没什么不一样,只要明确步骤和格式,会选择就会大题。
做完题后对答案,答案解析可以解决大部分错题,而这一部分错题涉及的知识点恰巧就是初学阶段比较陌生的,因此我会用绿色的笔在题旁边标注知识点;剩余一小部分比较顽固的错题,看答案也不懂的,就要及时问老师或同学(听网课的话会没有老师的联系方式,面授的优点就凸显出来了),解决以后要着重标记。
03
然后是后期一个温习阶段。
回归知识点,需要准备课本和笔记以及之前做过的题。配合笔记从头开始认真翻看课本,同时这一阶段就要着重看大题了(因为也临近考试,记住格式很重要),看完课本和笔记以后看之前的错题对于无法信手拈来的知识点和不够熟练的解题方法步骤,我会全部记录在手机的备忘录上,大概能记录不到一百条的样子。
04
最后就是考前的一个保温阶段。
考点距离我的学校大约有一个多小时的地铁,出发前往考点的时候我不会带任何复习资料,因为在地铁上翻阅纸质资料十分不方便,并且到了考点基本上就该准备入场也没有什么时间再看书。
这时候之前在手机备忘录里记录的知识点就派上用场了,几十条知识点过一遍也用不了半个小时,既方便又不容易紧张。
到了考点关好手机存好包进入考场找到座位填好答题本以后可以闭会儿眼睛,放松一下大脑,等supervisor发考卷。另,其实没有必要带水进考场,要撕掉包装很麻烦,而且真正奋笔疾书起来根本顾不上喝水。
从开始参加第二部分的笔试以后我一直坚持上面的四个阶段来学习ACCA,尽管最终成绩并没有很高,但经历这样四个复习阶段以后再上考场我会非常有底气,考试从来没有紧张过。
总之,适合自己的方法最最重要。